环境检测业发展概述和展望

更新时间:2018-04-03 00:12:14点击:1790 行业观点

环境检测行业

一、2017年行业评述

1、主要政策

2017年,是我国改善环境质量为要点的关键时期,环境检测领域不断深化,省级以下环保机构垂改试点、跨地区环保机构试点、河长制等改革措施逐步落地;另一方面,包括排污许可、环保税、环保督察、按日计罚在内的环境管理机制加速完善。环保进入强监管时期,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加码。

1大气检测政策

2017年是“大气十条”收官之年,也是我国环境检测领域成果丰硕之年,各项新政策、新办法、新方案落地实施,为环境检测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服务。

20179月,环保部发布《“十三五”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工业园区应结合园区排放特征,配置VOCs连续自动采样体系或符合园区排放特征的VOCs检测监控体系。

20179月环保部组织编制了《大气PM2.5网格化检测点位布设技术指南(试行)》等四项技术指南,规范了大气网格化检测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和信息化水平。

201711月中国首个《大气VOCs在线检测系统评估工作指南》发布,该指南基于目前上海、深圳等城市开展VOCs在线检测评估工作中的经验,形成了大气VOCs在线检测系统的评估框架和基础方法,以支持省市开展大气VOCs在线检测管理,完善城市大气VOCs检测的技术体系,同时促进该行业的规范化发展。

201711月环保部组织编制了《环境空气自动检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及其配套的四项作业指导书,规范国家环境空气检测臭氧量值溯源与传递工作,推动完善我国臭氧检测质量控制体系。

2水质环境检测政策

20176月,《水污染防治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二审。随着新法的实施,国控水质检测站点有望持续增加,未来可能形成水质检测数据平台,利好水质检测企业。

20178月,环保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做好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事权上收工作的通知》,对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检测事权上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规定,将推动环境检测仪器仪表的销售,提升第三方运维服务质量。

201710月,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联合印发《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年)》,以细化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目标要求和任务措施为基本定位,以改善水环境质量为核心,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

3土壤检测政策

按照《2017年全国环境检测要点》和《关于做好2017年土壤检测工作的通知》的要求,20177月,环境检测总站发布《2017年国家网土壤环境检测技术要求》,从顶层设计出发,科学、专业的全面介绍土壤检测项目、检测技术要求。

201711月,环境保护部、农业部联合发布《农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对农业土地进行分类管理等,从而为全国土壤污染治理提供重要依据和办法指导,全面改善我国土壤环境面临的难题。

4其它

20173月,环保部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做好全国重点污染源检测数据管理系统联网试运行工作的通知》(环办检测2017365),要求全国范围内在20175月底前对各省联通该系统,6月至11月开展联网试运行,12月完成全国联网,正式上线运行。

20179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环境检测改革提高环境检测数据质量的意见》,对于我国进一步深化环境检测改革、理顺环境检测体制、解决环境检测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提高环境检测数据质量,确保环境检测数据全面、准确、客观、真实,具有重大意义。

2、行业发展

2017年,环境检测作为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的基础,愈发受到关注,政策频出带来发展机遇,全国各地水质、大气、土壤、植被及污染源等领域检测站点激增,在检测远程化、智能化的实现以及生态环境的科学决策和精准监管等方面也有所提升。

2017年是“大气十条”的收官之年,各地政府纷纷走上了精准治霾之路。而网格化检测系统,因其精准、科学,能有效提升治理雾霾的工作效率,能为环境监管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等优势,成为精准治霾的新主流。

水质检测仪器一直以来占据了环境检测市场45%以上的份额,近几年行业市场规模增速也保持在20%以上,水质检测仪器领域的不断扩张,为我国水环境治理带来了生机。随着国产设备技术水平逐渐提升,并充分考虑我国国情,2017年,水质检测设备从以进口设备为主,逐渐转向更多的考虑使用国产设备。

当前,中国土壤检测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由于土壤流动性较差且污染物成分复杂,土壤检测网店较大概率将依赖给予实验室的取样检测为主,而非连续在线检测设备,土壤检测设备需求庞大。

2017年,环境检测行业在项目模式创新方面有了很大突破,目前已有3检测PPP项目相继落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也纷纷开展,为社会资本进入环境检测市场,更快地建设生态环境检测网络,开展检测数据辅助决策打开了通道。

同时,环境检测产业链分工正在重新整合,环境检测产业链主要分为上游硬件、软件、检测试剂,中游检测仪器、检测系统,下游仪器维护、设备运营。上游产业基本由外资企业占领,中端市场主要由上市企业如雪迪龙、先河环保、中环装备、聚光科技、天瑞仪器等占据,下游主要为第三方环境服务企业。但从2017年的企业发展、并购等情况来看,行业内的领军企业都在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致力于成为涵盖软件、硬件、集成、运营维护的生态环境检测综合服务商。

虽然2017年环境检测行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环境检测点位仍不足,一些污染区域及新的污染指标尚未覆盖;检测数据仍不足以为环保决策做足够的数据支撑;市场存在恶性价格竞争;国产检测仪器技术水平仍需提升等等。

3、热点技术

1)常规污染源检测方面

2017年,随着各地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排放政策的落地,污染源和厂界VOCS在线检测系统大批量的投入应用。市场应用的大幅增加,标志着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检测法(GC+FID)技术在污染源和厂界检测应用的成熟。

在掌握激光前散射、等速采样等核心技术后,超低烟尘检测系统取得突破性技术进展,解决污染源烟尘低于5mg/m3测量下线问题,实现超低现场烟尘的有效检测。国产检测系统稳定性、精度、可靠性已经取得长足进展。国内主要的烟尘检测技术研制企业,均已推出成熟的超低烟尘检测系统,逐渐开展环境适应性检测认证,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逐步增大。

2)大气检测方面

随着大气复合污染现状、形成机理、区域输送、污染来源、防治策略、行政对策等方面研究成果的大量应用以及相关软件开发的逐步完善,空气预警预测系统逐步进入实际应用阶段。突出成果就是形成自主的NAQPMS空气模型,开发的空气质量多模式集合预报系统根据气象模式提供气象场驱动,基于大气排放源清单处理模型制作立体网格化的大气排放源,进行多模式、多成员集合预报,实现空气质量统计预报模型、实时检测数据同化等功能,提高预报的准确率。同时,通过污染来源解析,可解析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污染物对污染的贡献率等信息,为空气质量决策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大气源解析产品大幅进入国家检测站点,促进大气污染源解析、跨区域传输等方面研究的进步。源解析产品的大量应用,得益于国家仪器重大专项对大气源解析研究技术的支持,如大气细颗粒物基于热光透射法有机碳元素碳检测技术、基于XRF射线法重金属离子检测技术、基于闪蒸汽化和干扰气体溶蚀技术的硫酸盐和硝酸盐检测技术、气体扩散和过饱和蒸汽解析技术的水溶性离子检测技术的重大突破,大气源解析产品已逐步取代进口产品。

常规空气站检测系统具有自身绝对的优势,但也存在建设成本高、运营成本高、布设点位有限等固有缺陷,作为弥补,微型空气站在2017年得到了大量推广和应用。电化学法传感器、小型化集成等硬件技术的研发,实现了检测仪器的微型化。同时,得益于网格化模型算法的研究成熟、预警预测多模式机制的形成、微型站点质量控制流程的成熟,以及软件开发的成熟,实现了微型空气检测站的网格化大量应用,形成覆盖整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网格化检测网络,实现网格化预警预测、污染源清单核查、单点污染源控制等,对区域空气治理带来新的决策依据。

二、2018年发展展望

十九大报告中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未来,环保行业伴随环保税的推进、落地将进入严格监管阶段,而环境检测将会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和市场空间。

目前,以空气环境检测、水质检测、污染源检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检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检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中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我国环境检测行业正在迎来以环境质量检测为主的里程碑发展机遇。而且环保税法实施之后,征税要有检测数据,需要安装检测设备或者第三方检测服务,这对环境在线检测设备的需求也会大幅增加。而且,环保税法包含的检测参数十分广泛,不仅有空气自动检测、水质自动检测的常规检测参数,还有重金属、VOCs、有毒有害气体等余种特征污染物检测参数。这些都为环境检测行业提供了发展机遇。预计“十三五”期间环境检测设备销售增速大约在26%左右,市场空间超过亿元。环境检测仪器也将向高质量、多功能、集成化、自动化、系统化和智能化的方面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环境检测技术的不断进步,环境检测仪器的生产也将形成一定的规模。

近年来,环保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并引入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环境检测向智慧环保迈进,预计2018年,以提供智慧地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智慧环保将加速发展,政府迫切需要有效减排的综合解决方案,咨询、检测、监管、减排、达标规划为一体的整体方案将会有巨大的市场潜力。而检测企业将进一步转型,强化数据挖掘,数据系统服务方面的能力。同时,伴随着环境检测项目的综合化、大型化,PPP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等创新商业模式的应用将会进一步落地。